然而蜂毒的藥效與臨床研究并未停止,20世紀90年代蜂毒制藥和臨床在世界各地紛紛取得突破,占蜂毒60%的蜂毒肽因有很好的溶血性,近幾年已成為蜂毒研究的熱點。2002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研制的以蜂毒肽為主要成分的抗癌新藥已經進入臨床試用。經研究表明,蜂毒中含有某種酶和肽類物質,對生物有一定麻醉作用,蛇毒中的嶄蛇酶一直被認為有良好的溶血性,而蜂毒肽的溶血性更好--它的分子小,更容易滲透,又因為其是昆蟲毒素,因此非常安全。我院在開拓古老蜂針療法的基礎上,于1979年研制出國際領先的蜜蜂電子自動取毒器1988年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996年獲國家發(fā)明獎,該技術能實現不傷蜜蜂采集高純度蜂毒,使得蜜蜂毒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996年成立了我國首家省級蜂療醫(yī)院與蜂療研究所及 2001年建立蜂療新專業(yè)。